股权转让税务尽调的10大风险点及应对建议如下,结合实务中的高频问题整理:
一、转让价格不公允风险
风险表现: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净资产份额、初始投资成本或市场公允价值,易被税务机关核定调整收入。
应对:通过第三方评估报告确定公允价值,避免“平价/零元转让”或“友情价”。
二、关联方转让定价风险
风险表现:关联方之间低价转让股权,可能因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被调整收入。
应对:参考同期同类交易或行业标准定价,留存交易合理性证据。
三、高溢价资产影响核定风险
风险表现:若企业土地、房产等高溢价资产占比超20%,税务机关可能参照评估报告核定收入。
应对:提前进行资产评估,明确资产价值对转让定价的影响。
四、未分配利润导致税负增加
风险表现:转让方若持有企业多年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,转让价格中隐含的留存收益部分需缴纳企业所得税。
应对:优先进行利润分配降低净资产,再转让股权以减少税基。
五、阴阳合同逃避税风险
风险表现:签订“阴阳合同”隐瞒真实交易价格,可能面临补税、罚款甚至刑事责任。
应对:确保合同条款与实际交易一致,避免虚增/虚减收入。
六、债务披露不全风险
风险表现:转让前未披露隐性债务(如税款、担保责任),可能导致受让方承担连带责任。
应对:通过尽职调查核查财务报表、涉诉记录及税务合规性。
七、未申报个税和印花税
风险表现:自然人股东未按期申报个税,或未按合同金额缴纳印花税。
应对:明确扣缴义务人责任,按次月15日内申报纳税,印花税按产权转移书据计税。
八、增资减资变相转让风险
风险表现:通过增资减资转移股权,可能被认定为变相转让并补缴税款。
应对:严格区分增资减资与股权转让行为,避免实质与形式不符。
九、利用合伙企业避税失效
风险表现:通过核定征收合伙企业经营所得降低个税,但2022年后权益性投资合伙企业已全面查账征收。
应对:放弃依赖核定征收政策,合规设计交易架构。
十、税务机关核定调整风险
风险表现:转让方无法提供完整凭证或定价不合理时,税务机关可核定收入或成本。
应对:保留股权取得凭证、交易协议及评估报告,证明定价合理性。
总结建议:
交易前尽调:核查企业资产、负债、税务合规性及历史交易记录。
协议条款设计:明确转让款支付方式、债务承担及竞业限制条款。
税务合规申报:及时履行扣缴义务,避免因延迟申报产生滞纳金。
如需具体案例或政策原文,可参考上述来源链接。